这些年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给获益患者带来长久生存,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病灶不但不减小,反而较治疗前进展更快,这种现象被称为超进展。
那么超进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在临床实践中该如何避免呢?
目前没有官方的超进展定义,总之就是肿瘤逆天了,大家可以欣赏一下下图:
不过好歹有一个工具监测这一现象,多数试验引用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估标准(RECIST)来判断:
1. 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第一次评价时进展,或至治疗失败时间(TTF)<2月;
2. 肿瘤生长速率 (TGR) 增加不少于2倍;
3. 肿瘤负荷相比于基线期增长超过50%。
超进展的发生率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及不同报道中有较大差异:
该差异除了与瘤种有关,可能还与研究中超进展的定义不同有关。
影响超进展的因素
针对疾病“超进展”的成因, 已有部分研究试图揭示超进展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。
但这些临床因素在不同研究中并无一致性,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。那分子生物学层面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个疑问呢?一些先前被认为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, 如 TP53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P53、KRAS、dMMR、PD-L1 等已经证实无法有力解释、预测、评估超进展的发生,于是“业界” 开启寻找新的标志物的征途,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基因突变和免疫细胞。
已经报道的临床预测超进展的基因突变和免疫细胞
但可惜目前还是没有一个“金标准”出来,研究者需自勉“长路漫漫,继续上下而求索”。
因此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配合。对于医生来说,一旦出现超进展,要及时考虑挽救方案;对于患者而言,出现超进展症状要及时和医生沟通,以免耽误时机。
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:
1、 需要患者知晓超进展可能是免疫治疗“不良反应”之一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。
2、 基于目前有限的证据,抗PD-1/PD-L1药物与其他免疫检查点药物、抗炎药物或传统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, 也许是解决疾病“超进展”的一个方向。
总之,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,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需求愈发迫切。通过超进展风险基因检测,并综合相应的临床因素,对患者进行超进展风险的全面评估,辅以治疗过程中的动态监控与疗效评价,这也许是当下实现精准免疫的有效举措。与此同时, 细化超进展现象的评判标准和生物指标的选择工作对于之后应对 超进展十分关键,也有待继续深入探索。
1. Shumei Kato, et al. Hyperprogressors after Immunotherapy: Analysis of Genomic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ccelerated Growth Rate. Clin Cancer Res. 2017;
2. 袁司辰,赵慧锋;; 靶向肿瘤PD-1/PD-L1抗体药物治疗中出现疾病“超进展”现象及其合理应用研究进展[J];药学学报; 2019, 54(10): 1735 −1740;
3. Stéphane Champiat, et al. Hyperprogressive disease: recognizing a novel pattern to improve patient management. Nature Reviews. 2018;
4. Hyperprogression as a Distinct Outcome after Immunotherapy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(2018);
5. Hyperprogressive disease is a new pattern of progression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by anti-PD-1/PD-L1.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(2016);
6. CDKN2A/B gene loss and MDM2 alteration as a potential molecular signature for hyperprogressive disease in advanced NSCLC: A next-generation-sequencing approach. J Clin Oncol 37, 2019 (suppl; abstr e20628);